您现在的位置是:回顾 >>正文

城市成为车企A争新宠夺战米波为何D毫雷达

回顾2263人已围观

简介最近参加了一场汽车行业的闭门交流,有位资深从业者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:"现在这个时代,如果车企还只盯着电动化,不会玩智能化和生态化,迟早要被市场淘汰。"这话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当下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。那么问题来了: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,什么才是真正的胜负手?答案很可能是城市NOA。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你开着车去上班,只要设定好目的地,爱车就能在城市复杂的路况中自主完成变道、等红灯、避让行人等一系列操作。这... ...

最近参加了一场汽车行业的闭门交流,有位资深从业者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:"现在这个时代,如果车企还只盯着电动化,不会玩智能化和生态化,迟早要被市场淘汰。"这话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当下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。那么问题来了: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,什么才是真正的胜负手?答案很可能是城市NOA。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你开着车去上班,只要设定好目的地,爱车就能在城市复杂的路况中自主完成变道、等红灯、避让行人等一系列操作。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即将实现的L2.9级别城市NOA功能。但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,在于给汽车装上更聪明的"眼睛"。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——4D毫米波雷达。

资本市场的转向:从激光雷达到4D毫米波

说来有趣,最近几个月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。先是全球汽车供应链巨头博世官宣"暂时放弃激光雷达研发",转而押注4D毫米波雷达;接着是国内激光雷达龙头HS科技的CEO悄悄投资了一家4D毫米波初创公司。这不禁让人想问:是不是激光雷达的风口要过去了?

在业内交流时,有位投资人朋友跟我分享了这样的观察:"现在资本更看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,而不是画大饼讲故事的未来概念。"这话确实点明了4D毫米波雷达突然走红的原因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就有6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,木牛科技更是拿到了数亿元的C轮投资。

车企的动作也很说明问题。上汽、比亚迪、理想等品牌纷纷宣布采用4D毫米波雷达方案,宝马iX、理想L7、飞凡R7等车型已经实装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这个市场正在爆发式增长,预计2025年4D成像雷达在前向毫米波雷达中的占比将突破40%。

技术解析:为什么是4D毫米波?

要理解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势,我们得先看看城市NOA对传感器的苛刻要求。记得有次在深圳出差,遇到暴雨天气,亲眼看见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因为摄像头被雨水干扰而"迷路"。这恰恰暴露了纯视觉方案的软肋。

相比之下,4D毫米波雷达就像是为汽车配上了一副全天候的"雨镜":

1. 成本优势:一颗激光雷达要1000美元,而4D毫米波雷达只要200美元左右,未来还可能降到100美元。这个差价足够让车企在价格战中多几分胜算。

2. 性能表现:多了一个俯仰角维度,让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密度提升了10倍,甚至达到了32线激光雷达的水平。我在试驾时就注意到,搭载4D毫米波的车型能更早发现前前车的刹车动作,大大降低追尾风险。

3. 环境适应:去年冬天在北京测试时,大雾天气下摄像头基本"失明",而4D毫米波雷达依然能清晰识别路况。这种全天候工作能力对城市NOA至关重要。

实战案例:木牛科技的突围之路

说到4D毫米波的实际应用,就不得不提木牛科技。这家公司的成长轨迹很有意思:2017年就开始布局4D成像雷达,比很多同行都早;2019年就在北美车展发布首款产品,现在已经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4D雷达厂商。

他们最新推出的第三代产品I79有几个亮点特别打动我:

- 独创的Antipodal天线设计,让点云密度达到业内领先的2万点/秒

- 创新性地解决了高架桥误识别这个行业痛点

- 已经完成数十万公里路测,可靠性得到验证

最令人惊喜的是价格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这套方案能让20万以下的车型也具备高速/城市NOA能力,这完全打破了"高阶智驾=高价"的固有认知。

行业展望:传感器融合是大势所趋

在和几位主机厂的技术负责人交流时,他们普遍认为未来的方向是多传感器融合。就像人的感官系统一样,不同的传感器各有所长:摄像头擅长识别颜色和纹理,毫米波雷达不怕恶劣天气,激光雷达精度更高。

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像HS科技这样的激光雷达厂商也开始布局毫米波雷达——他们看到了融合方案的商业前景。正如一位技术总监说的:"未来的智能汽车不会只依赖某一种传感器,而是要让它们形成互补。"

站在2023年这个城市NOA的元年回望,4D毫米波雷达的崛起绝非偶然。它象征着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务实转向,也预示着智能汽车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。这场由技术、成本和用户体验构成的三维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《戏台》启示录:从权力垄断到社会自救的生存智慧

    回顾

    看完《戏台》,我坐在剧场里久久不能平静。这部作品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了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生存真相。当洪大帅举着手枪逼迫戏班改戏时,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历史场景的重演——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,从言论审查到思想改造,权力的傲慢总是如出一辙。最令人窒息的是,当绿大帅取代洪大帅后,看似解除了改戏危机,实则带来了更隐秘的压迫。这让想起去年采访的一位老艺人,他说:"真正可怕的不是明面上的禁令,而是那些藏在笑脸背后... ...

    回顾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铭文赛道深度剖析:比特币生态的技术革命与财富密码

    回顾

    当我第一次看到ORDI在币安上市的消息时,不禁感叹:比特币生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,我亲眼见证了从Ordinals到BRC-20再到Atomicals的进化历程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那个疯狂的ICO时代,但这次不同——我们正在见证的是比特币生态的文艺复兴。技术升级:比特币的华丽转身还记得2017年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SegWit升级吗?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... ...

    回顾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当Blast搅局Layer2:一场技术理想与市场现实的激烈碰撞

    回顾

    最近币圈的热搜榜被"Blast"这个新秀彻底霸屏了。说实话,作为混迹加密圈多年的老韭菜,我已经很久没看到哪个Layer2项目能像Blast这样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。Blur创始人Pacman这次的"空投炸弹"不仅炸出了市场热情,更把整个Layer2赛道炸得人仰马翻。Blast的"吸金大法":简单粗暴却效果惊人不得不承认,Pacman这次又玩了一手好牌。Blast的玩法直白得令人发指——存钱就生息,附... ...

    回顾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