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的思她为头姐人深在科资第资哲学让的投木技投一线何仍活跃
说实话,我对方舟投资创始人Cathie Wood(俗称木头姐)的看法一直很矛盾。就在前几天读了CoinDesk对她的专访后(文末有中文版链接),这种矛盾感更强烈了。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投资者,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动不动就预测短期价格的言论。"比特币年底必破15万"、"明年以太坊将突破新高"...这些话在我看来不仅不负责任,简直就是误导投资者。偏偏木头姐就特别爱发表这类观点。 但让我不得不服气的是,这位70岁的女士对科技趋势的判断实在精准得可怕。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哪些技术会在未来5-10年颠覆行业。读完她的专访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她能在这个年轻人扎堆的领域保持如此影响力。 访谈中最打动我的是她讲述大学时期的故事。"我当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尝试了工程、教育、地质等所有学科,"她笑着说,"直到大二最后一学期才选了经济学课——完全是因为我爸特别希望我学这个。" 结果呢?这次"被迫"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。经济学让她找到了真正的热情所在。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经历:曾经以为很爱编程,结果发现只是贪图程序员的薪水。后来尝试做培训、开网店、甚至卖保险,全都半途而废——因为根本提不起兴趣。 直到遇见加密货币,我才明白什么叫"热爱"。现在每天研究区块链技术就像年轻时打游戏一样上瘾。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:在这个行业里,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。 木头姐在访谈中提出的一个观点特别引人深思:"未来的AI助手将自主决策并协同工作,这需要智能合约作为底层支撑。" 说白了就是AI代理之间要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来完成交互。这个观点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!目前市面上所有"AI+区块链"项目中,只有Virtual通过ACP协议在认真推进这个方向。虽然项目进展缓慢,但我一直对它抱有希望——毕竟这才是真正有想象力的赛道。 谈到公链竞争时,木头姐的见解同样一针见血:"尽管Solana市场表现更抢眼,但Coinbase、Robinhood等机构仍选择以太坊作为Layer2底层。" 这个观察太精准了!作为长期跟踪公链发展的研究者,我早就发现以太坊在机构心中的特殊地位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效率更高的Solana没能取代以太坊——答案很简单:对于基础层来说,安全和去中心化永远比速度重要。要追求效率?请去二层网络。 说实话,看到70岁的木头姐还能保持如此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我这个80后都感到汗颜。她在专访中展现出的热情和专注,值得我们每个从业者学习。 参考链接:https://www.chaincatcher.com/article/2198079人生转折点:找到真正的热爱
AI+区块链:下一个爆发点
以太坊vs Solana:机构的选择说明一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市值创造历史新高!比特币稳健增长背后的思考
- 郭广昌带队杀入香港稳定币市场:这次玩真的!
- 8.10比特币陷入佛系行情 以太坊多头狂欢的背后玄机
- 加密货币市场沸腾:比特币单日暴涨12万美元,山寨币或迎来春天
- 加密市场风云变幻:比特币横盘待变,以太坊多空拉锯战白热化
- 数字金融世界今日看点:从37万亿国债到NFT热潮
- 比特币8月回暖行情遇冷:老玩家套现离场 机构资金退烧
- 当传统金融遇见数字革命:Solana成为资产上链的新主场
-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: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
- 当监管者成为革命者:一位SEC高官的惊人觉醒
- 12.5万亿美元退休金大挪移:特朗普要给401(k)账户加料了
- ETH能否上演逆袭神话?业内大佬们的真实想法
- 币安大佬赵长鹏给香港支招:放开手脚才能玩转加密货币
- 币圈风云变幻:特朗普政府政策松绑引发行业地震
- 象牙塔里的加密革命:顶尖学府如何重塑数字资产格局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牛市后期的博弈之道
- 跨链桥风云再起:谁在Multichain停运后称霸市场?
- 比特币或将突破13万美元大关?这些因素正在推动牛市
- 香港稳定币新规下,USDT和USDC的冰与火之歌
- 加密世界风云录:2025盛夏的12个关键转折点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