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该是M在主角定位的配角色角域的A领
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当我们谈论RWA(真实世界资产)上链时,自动做市商(AMM)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?说实话,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同。 我们都知道,AMM在DeFi世界里创造了奇迹。记得第一次使用Uniswap时的震撼吗?无需传统订单簿,任何人都能成为流动性提供者(LP)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我们是不是太习惯用这把锤子敲所有的钉子了? 就拿房地产代币化来说吧。设想一个商业地产的代币在AMM池子里交易,情况会怎样?现实是:这套房子可能三个月才评估一次价格,而AMM却在24/7不停地报价。这就好比让一个每分钟都在报价的股票经纪人去卖房子,结果可想而知——要么没人交易,要么交易的人都在套利。 我总结了三个主要原因: 第一,时间节奏不匹配。加密资产价格每分钟都在跳动,而国债收益率可能一周才变化一次。这种"心跳频率"的差异直接决定了LP的收益模式。 第二,经济账算不过来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作为LP把10万美元放进美国国债代币的AMM池,一年收的手续费可能还不够一顿饭钱,但无常损失的风险却实实在在。 第三,合规枷锁太重。KYC要求就像给AMM这台跑车装上了限速器,让它最擅长的可组合性优势荡然无存。 说到这里,你可能要问:那AMM在RWA领域就完全没用了吗?当然不是!我认为它应该像便利店一样存在——不是大型超市,而是解决即时需求的"711"。 具体来说,我建议: 1. 做窄不做宽:只在资产净值附近很小的区间提供流动性,就像便利店只卖畅销品。 2. 跟着价格走:利用预言机及时调整报价区间,避免像Plume链上那样被套利者"打劫"。这就像便利店会根据批发价调整零售价。 3. 收益要穿透:必须确保LP能收到底层资产的票息或租金,否则谁愿意做这个赔本买卖?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大额RWA交易通过专业的RFQ系统完成,就像大宗商品交易;而小额兑换则通过改良版的AMM实现,就像ATM机取现一样方便。 我特别看好"Oracle滑带+Hook"这个组合。它就像一个智能调价系统,既能保持流动性,又能避免LP被套利。这可能是AMM在RWA领域最优雅的解决方案。 说到底,RWA需要的不是DeFi的简单复制,而是金融逻辑的重构。AMM应该找准自己的生态位——不是主舞台上的明星,而是让整场演出更流畅的幕后工作者。AMM的错位期待与现实困境
为什么AMM在RWA领域水土不服?
AMM的正确打开方式
未来的流动性图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惊现回马枪,多头攻势戛然而止
- 国家大基金三期: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步
- 以太坊突破2000美元后,行情会怎么走?一位老交易员的实战观察
- 比特币减半:牛市信号还是市场幻觉?
- 九月降息可能就在眼前,但市场狂欢为时尚早
- BRC-20热潮退去,Solana能否扛起市场大旗?
- 老牌DEX协议如何在DeFi浪潮中破局?一个Web3老司机的深度观察
- 比特币减半:牛市信号还是市场幻觉?
- XRP多头蓄势待发:这次能突破关键阻力位吗?
- TON生态动态周观察:从数据增长到全球布局
- 加密货币市场为何突然暴跌?三个隐藏推手浮出水面
- 洪伟早盘观点:比特币以太坊面临短期回调压力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市场观察:比特币日线现空头信号,但抄底机会就在眼前
- 现货ETF热炒背后:我们是否陷入了一场集体幻觉?
- FansHood Alpha版震撼来袭:重新定义社交媒体的未来
- 币市观察手记:8月13日比特币现曙光,以太坊多头气势汹汹
- 直播带货遭遇寒冬?玛特宇宙正在用元宇宙改写电商游戏规则
- 投资小白必看:5篇帮你搞懂ETF选择的硬核指南
- 新加坡注册基金会=虚拟货币通行证?律师揭秘发币真相
- 搜索
-